
北京办公楼市场“危中有机”
仲量联行近日发布《领航“后疫情时代”:解构北京办公楼市场》白皮书。白皮书指出,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北京办公楼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,但投资者仍看好市场中长期需求,借机加大了对北京办公楼市场的投入。

温州成交翻倍,无锡昆明房价小幅上涨,楼市短期内持续升温
基于世联评估和EVS的房价数据,我们对无锡市2020年6月份的二手房走势进行市场监测,6月无锡存量住宅均价为13,980元/㎡,环比上涨0.38%,同比上涨6.73%,成交情况环比有所上涨。其中宜兴区均价下跌幅度最大,环比下跌0.07%;锡山区均价上涨幅度最大,环比上涨0.70%

陈劲松:为什么有些城市房价这么贵
在中国,深圳和上海也一样。大多数经济学家和主流的观点,认为这些城市的繁荣不可持续,而且认为过高的住房和劳动力价格会摧毁这些城市。

陈劲松:地价、学区房与城镇化——谈张五常的地价理论
四月以来,全国各主要城市恢复卖地,出乎疫情期间的普遍预期,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备受房企青睐,尤以长三角区域和海峡西岸的福厦为甚,厦门更是首次出现百亿地王。在疫情之前都没怎么出手拿地的民营房企也都开始大举出动了。

陈劲松:疫情之下,为什么住宅市场的复苏好于预期?
疫情期间,在全国封城的情况下,因为售楼处关门,小区不让看房,所以整个2月份直到3月初,住宅市场完全是零

陈劲松:瘟疫与城市之六——为什么儒家文明城市疫情控制得最好?
时至今日,疫情正在欧美形成暴发之势,无论是确诊人数、重症患者、死亡人数还是居家隔离的效果,不必列出具体数字,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,就是:此次疫情的防控,尽管亚洲疫情在中国武汉首先暴发,随之迅速波及“华人经济圈”的香港、台湾、新加坡,再是泛东亚儒家文明经济圈城市“东京”、“首尔”,无论怎样地仓促应对,疫情基本控制住了。

陈劲松:瘟疫与城市之五——没有一二三线了,看城市变化 的肌理
如果将中国城市化过去40年与美国19世纪20年代起至1930年大萧条前这一百年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: 1815年之前,美国城市人口相对稳定,大约占全部人口的10%,这与中国1978年之前的城市化水平相当。

陈劲松:中国的单身者,新核心家庭
疫情是场大考,考验的是大多数家庭的忍耐力,而各大城市离婚预约率的上升,就是答案。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,人类一直在从事着一项伟大而前所未有的社会试验——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、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“独居生活”。

陈劲松:疫情之下,营销的本质变化
疫情之下,消费者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吗?以至于我们传统的“理性价值派”部分丧失了营销能力?我认为以下三方面,是消费者最主要的变化:

陈劲松:瘟疫下反思城市的韧性
耐操性怎么来的呢?瘟疫发生后,我和一帮朋友座谈,有的人忧心忡忡,认为中国这样停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。这时,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学者说,我们都低估了中国人的耐操性。显然,耐操性这个结论是被证明了的,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话题。